小粗坑古道(新北瑞芳) 猴硐具有歷史故事的古道
目 錄
頌德公園:位在輕便路上,歌頌台陽礦物事務所創辦人顏雲年功德碑而得名.
創建於西元1917年,紀念西元1914年時顏雲年自日人藤田組手中取得經營權,
實行三級包租制,與礦工們再次造就九份繁盛礦業,
在採礦業逐漸沒落後,為照顧礦工生計,
直到西元1971年時才結束開採礦業,仁德之心相當受到推崇景仰.
公園內設置許多雕塑作品,
公園觀景台望向九份山城.
公園觀景台正對基隆山.
公園觀景台俯看瑞濱灣全景.
由頌德公園旁的小粗坑古道前往猴硐
登山口上來,指標標示往猴硐2500m.
judy選擇九份至猴硐,由上往下行走較輕鬆.
要離開海灣的回顧.
日人統治下的臺灣.土地公廟化名為山神廟.
守護著礦山工作者.廟宇的主建物,涼亭及供桌分別不同年代建造.
廟宇主體修築於一九二九年近百年.
山神廟座落古道,小粗坑的歷史重要性.
小粗坑聚落遺址,從歷史資料指出,小粗坑聚落曾為金礦開採礦區.
日治時期初始,這裡採煤礦礦業繁華一世紀之久,
建立有猴硐國小小粗坑分校遺跡,西元1970年後礦脈開始枯竭,聚落人去樓空,
遺留下民宅石頭屋的斷垣殘壁,及小學遺址座落於山林之中,
佈滿青苔樹藤,讓登山客見證當年的輝煌歲月.
越過乾涸的小粗坑溪溪谷,設有簡易木橋.
走在山縫中的小徑,感受到古人篳路藍縷的艱辛與心境.
接下來設有較大木橋,
於橋上眺望遠處景觀.
馬路邊溪谷景致.
沿途溪水潺潺.
主題以展現舊日生活全貌與保存台灣煤礦特有的文化資產為基本.
展示猴硐煤礦的文史記錄,歷史文物,
以整合周邊附屬空間以提升旅遊價值.
猴硐車站:猴硐及小粗坑等地煤礦及金礦之開採,在民國9年設立猴硐火車站.
停車場
猴硐車站保存鄉土風味小鎮,因緣際會下成為了貓咪們聚集的村落,
曾評為世界六大賞貓景點貓村.
貓村里有許多有趣的貓咪塗鴉牆,是打卡拍照好地方.
到達猴硐車站時,記得跟可愛貓站長雕像拍張照留念.
猴硐(侯硐)舊名為猴洞,於清乾隆末年時期,有居民定居,山中洞穴多藏有猴群,
幾經演變,猴洞便成為該地地名,
西元1920年(大正9年)1月27日瑞芳,猴洞段鐵路開始營業.
民國51年4月1日改站名為猴硐.
為車站旁瑞三礦業最大的依附貨運站,當時擁有重要之地位.
鐵路電氣化後,猴硐車站仍然保存鄉土風味小鎮.
去程:(大台北公車965)於九份老街下車.
由昇平戲院有指標往頌德公園約400M.
回程:(台灣鐵路猴洞車站)